鯉魚潭位於壽豐鄉池南村鯉魚山腳下,距花蓮市僅18公里,是花蓮地區早期即頗負盛名的一處風景區。鯉魚潭南北最長處約1.6公里,東西最寬處約930公尺, 是花蓮縣內最大的內陸湖泊。當地人原稱之為「大陂」,阿美族人則稱之為「巴鬧」,後因東傍鯉魚山而被命名為鯉魚潭。
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,在鯉魚山、銅門山及木瓜山之間,曾有一條古銅蘭溪,鄰近的文蘭溪、荖溪、白鮑溪與平和溪均為古銅蘭溪的支流,而鯉魚潭目前的地點,則是古銅蘭溪一段河面較寬的河面。由於向源侵蝕的作用,平和溪與白鮑溪之間,以及荖溪與白鮑溪之間均曾發生過河川襲奪現象,造成荖溪的流向改變,古銅蘭溪的水量驟減。加上鯉魚潭北側的文蘭溪沖積扇因崩塌淤積,造成鯉魚潭出水口的堵塞,以及荖溪伏流的湧出,形成一處堰塞湖,也就是今日鯉魚潭的雛形。
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,在鯉魚山、銅門山及木瓜山之間,曾有一條古銅蘭溪,鄰近的文蘭溪、荖溪、白鮑溪與平和溪均為古銅蘭溪的支流,而鯉魚潭目前的地點,則是古銅蘭溪一段河面較寬的河面。由於向源侵蝕的作用,平和溪與白鮑溪之間,以及荖溪與白鮑溪之間均曾發生過河川襲奪現象,造成荖溪的流向改變,古銅蘭溪的水量驟減。加上鯉魚潭北側的文蘭溪沖積扇因崩塌淤積,造成鯉魚潭出水口的堵塞,以及荖溪伏流的湧出,形成一處堰塞湖,也就是今日鯉魚潭的雛形。
在這裡不管是白天或晚上都有的玩,溫和的陽光照的山青水綠,你可以選擇踏船遊湖,或是騎著單車,環潭遊走,肚子餓了還可以試試這裡的鮮美的活跳蝦,夕陽西下,夜幕低垂,四至六月間的潭間夜色特別的精彩,淺淺月光灑落在潭面上的水色搶不了螢火蟲的風采,滿山遍野的螢火蟲飛舞閃爍,不禁激起的浪漫情懷,不知促成了多少神仙眷侶。
南下路線: 距花蓮市西南17.8公里,搭乘客運可在池南站牌下沿9號省道南行-南華9丙省道(舊道)-鯉魚潭
公車路線: 花蓮客運至池南站
位於鯉魚潭潭北的縱管處遊客中心,除了提供旅遊諮詢服務之外,莎莉餐廳在此設有分店,供應簡餐以及下午茶服務,這裡幅員遼闊停車方便,不論是全家出遊還是攜帶寵物,都可以盡情的在此處奔跑嬉戲。
黃色小鴨的炫風從南部的高雄、北部的新屋一直襲捲到台灣的最北端基隆,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大人、小孩一窩蜂的瘋狂追逐,形成「黃色小鴨」風潮。花蓮縣長傅焜萁不想讓外來的小鴨專美於前,萌發創意特別選在風光明媚的鯉魚潭放置了一隻巨型的本土鴨子─「紅面番鴨」,供縣民及遊客前往觀賞。
基於本土情感萌發的創意所製做成橘色嘴、黃色胸、紅色臉、黑皮膚的「紅面番鴨」,長17.4公尺、高15公尺、寬14.6公尺,比起高雄及基隆的黃色小鴨略矮了一點,但所費經費只有黃色小鴨的1/10,且全部是MIT(臺灣製造),非常有台灣的「鄉土味」,創意十足,更能代表台灣本土的文創。